近期,欧盟食品及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食品接触材料类产品抽检不合格案例15起。其中来源于中国7起,西班牙3起,瑞典2起,保加利亚、拉脱维亚、印度各1起。本期通报的案例当中,违规原因主要是:初级芳香胺迁移超标4起,挥发性有机物迁移超标3起、重金属迁移超标2起,甲醛迁移超标2起、产品缺少检测报告、金属碎片脱落、邻苯二甲酸酯迁移超标、三聚氰胺迁移超标各1起。产品召回概况见表1。
*表1欧盟食品相关产品预警信息通报一览表
风险评估:
食品接触材料产品重金属迁移超标,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不易排出,会在体内蓄积,对人体造成长期、慢性的伤害,可能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和疾病风险。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钴可能来源于金属合金或着色剂。铬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主要以三价(Cr3+)和六价(Cr6+)形式存在。其中,六价铬毒性极强,可引发皮肤溃疡、鼻黏膜穿孔,长期接触可能增加肺癌风险。三价铬虽毒性较低,但过量仍可能引起胃肠道刺激和肝肾功能异常。镉具有强蓄积性,主要损害肾脏和骨骼。长期摄入可导致肾功能衰竭、骨质疏松,并可能引发肺癌和前列腺癌。常见于劣质金属餐具、回收塑料制品或含镉涂层的容器。重金属铅一旦进入人体,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可能对肝肾造成毒性、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具有致癌风险,尤其是儿童摄入铅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超标,该物质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增塑剂可能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严重的是影响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诱发儿童性早熟。
塑料、橡胶、硅胶制品中初级芳香胺超标,该物质可通过食品迁移进入人体,过量摄入可能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引发急性或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中,密胺餐具较容易出现三聚氰胺迁移超标的问题。在超过120℃的高温下,部分密胺树脂会分解,释放出甲醛和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迁移到食品中后,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损伤、神经系统问题,出现恶心、反酸、头晕等不适症状。
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甲醛由于竹材的形态特征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胶粘剂及涂料,这些产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通过与食物的频繁接触,加之竹制品本身就较容易渗透,游离甲醛会附着或进入食物。甲醛一旦超标,长期摄入可能会增加患白血病、肿瘤、癌症等疾病的风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硅胶制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超标主要由于硅胶材料的内在特性和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通过感官刺激、粘膜刺激和基因毒性、致癌性三种方式危害人类健康。挥发性物质包括各种化学物质,绝大多数VOC都具有刺激性和致癌性。有些人在接触某些有机物后不久就会出现以下症状:眼睛和呼吸道刺激、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和记忆障碍。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和肝脏的损害,甚至可以引发白血病,造成严重危害。在食品接触领域,当硅橡胶在高温、低温、微波模式下长时间、重复烘烤,都可能导致VOC从产品迁移到食品中。低聚硅氧烷是硅橡胶制品比较常见的VOC,其中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根据欧盟CLP法规分类可能对生殖有害。
CTI华测检测建议
面对国内外市场愈趋严峻的产品抽查,CTI华测检测建议相关生产及出口企业,严格监管材料质量、加强检测、特别关注产品的合规情况,确保产品品质,以保证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以及规避入市后面临的风险。
CTI华测检测可提供的相关服务
CTI华测检测提供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食品接触材料产品安全相关测试服务,如:餐厨具合规性验证、餐厨具物理化学性能测试、餐厨具标签审核、添加剂合规咨询与建议,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制定测试方案,为广大食品接触材料产品出口企业排忧解难,提高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合规性,降低市场召回和处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