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32岁的知名"捏捏乐"手作博主确诊癌症引发关注。网友推测病因疑与其长期接触制作材料有关,引发公众对捏捏乐安全性问题的再度讨论。这类由硅胶、泡沫等材质制成的软萌玩具虽凭借解压功能风靡儿童市场,却暗藏严重健康隐患。报道显示:市售超60%的捏捏乐甲醛超标,部分样品TVOC浓度达国家标准4倍!
三大隐形“杀手”正在毒害孩子
- 甲醛:硅胶里的“致癌刺客”
劣质捏捏乐为降低成本,往往使用工业级硅胶(非食品级)。由于工业级硅胶的生产标准较低(如对助剂残留控制不严格),更容易导致甲醛未完全挥发而残留在玩具中。孩子揉捏时摩擦生热,或处于夏季高温环境中,都会加速甲醛释放。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甲醛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接触甲醛会刺激呼吸道、损伤免疫系统,并增加患癌风险!
- TVOC:胶水与颜料的“毒气工厂”
劣质胶水和工业颜料是捏捏乐的“标配”:黏合硅胶的胶水中常含苯、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而鲜艳的色彩多来自含TVOC的工业染料。
新拆封的玩具TVOC浓度最高,若在儿童房等密闭空间持续挥发,可能导致头晕、嗜睡、注意力下降;严重超标时,甚至可能引发肝损伤或血液病!
- 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甜蜜陷阱”
为了让玩具更柔软Q弹,一些黑心厂商会违规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DEHP、DBP)。这类物质与硅胶结合不稳固,容易通过孩子的啃咬、手汗溶解等方式进入体内,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性发育,对婴幼儿的危害尤为严重!
5步选出安全玩具,拒绝「盲盒式」踩雷
① 验报告:
必看标识:GB 6675.1-GB 6675.4(玩具安全标准)
操作重点:要求商家提供GB 6675第三方机构的测试报告,核对邻苯二甲酸酯和重金属等是否都合格。对于甲醛、TVOC等危害,可要求商家提供对应测试报告,如GB/T 37624-2019。
② 摸材质:鉴别工业级「毒硅胶」
食品级硅胶拉扯后无白色折痕,松手立即回弹;
用硬币刮擦无碎屑,遇水不发黏。劣质硅胶捏压后残留凹痕,伴随「吱吱」塑料摩擦声;
边缘易撕裂,暴露内部黑色杂质层。
③ 闻气味:异味=「毒剂量」
拆封后距离20cm闻不到气味为合格。「甜香味」大概率添加工业香精掩盖甲醛;「酸腐味」为泡沫材质氧化产生有害物质。
④ 看设计:警惕「致命结构」
高危设计:可拆卸眼睛/纽扣(误吞窒息风险)、多层粘贴翻盖式造型(胶水释放TVOC)等。
⑤ 选渠道:拒绝「三无产品」
优先渠道:品牌官网/电商平台旗舰店、线下商超。
谨慎购买:朋友圈微商、夜市摊点「三无散装货」、标注「外贸尾单」「工厂直供」的低价产品。
CTI华测检测为安全护航
担心买到“毒玩具”?CTI华测检测提供权威解决方案:
CTI华测检测能力:
精准测定甲醛、TVOC、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毒物质;出具符合GB/T 37624、GB 6675等标准的测试报告。
儿童玩具安全需警钟长鸣,选择经过专业检测的产品,才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守护童真,从“无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