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病用药、管理等方面,我国居民仍然更多的采取传统用药方式,在药品种类、药品用量等方面采取同一化的模式,由此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越来越成为慢病用药面临的主要临床问题。据《202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慢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预防、控制、管理这些慢病是21世纪的当务之急。
图片来源:Can J Cardiol Vol 23 No 12 October 2007.
一、慢病个体化用药
有数据显示每年各种因素导致的近1030万死亡中,慢性病占比超80%;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三高人群数量超过6亿。因三高引发的脑卒中、心梗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现象;导致沉重的经济、社会负担,极低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帮助医生优化用药处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安全用药等已成为慢病个体化管理重中之重。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 PGX)是研究个体基因组信息与药物响应关系的学科,通过药物基因组学可以帮助医生优化用药处方,以实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几率,最终达到提高医疗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对药物的反应、毒性和治疗效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产生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进展、心理状态等。其中遗传因素,即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药物作用靶点(如受体)的遗传多态性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个体间药物代谢相关物质遗传多态性的存在,可能导致相应药物在治疗中出现药效和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
以CYP2C19为例,该酶为肝脏中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具有基因多态性,CYP2C19基因检测可帮助临床判断经由CYP2C19代谢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快、中、慢),从而挑选合适的药物,选择合适的剂量,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Kuo CH et al . CYP2C19 polymorphism influences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二、指南共识
国家卫健委等组织修订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指南明确提出:建议进行CYP2C19等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增加PM基因型个体氯吡格雷的剂量,或选用其他不经CYP2C19代谢的血小板抑制剂药物如替格瑞洛等。
图片来源:医管局官网
图片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 年第 9 卷第 7 期
三、华测慢病个体化基因检测
我们遵循指南,全线上新慢病个体化基因检测,致力于精准、个体化用药,减少病患不良反应,让每位患者用上最合适的药,更好的服务于慢病管理。
检测内容
4大类,21小类,58种药物,81个基因位点
产品优势
适用人群
初次用药的患者
任何关注个体化用药的人群
考虑调整药物或剂量的患者
药物疗效不佳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样本要求
外周血 5ml
唾液 2ml
参考文献
[1] 刘明波,李镒冲,刘世炜,等.2010 年中国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6):680-683.
[2] Li Y, Feng X, Zhang M, et al. Clustering of cardiovascular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and blood pressure among people diagnosed with hypertensio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in China[J]. Sci Rep, 2016, 6:2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