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服务

作为中国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先者,CTI华测检测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检验、测试、校准、认证及技术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服务能力已全面覆盖到纺织服装及鞋包、婴童玩具及家居生活、电子电器、医学健康、食品及农产品……等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

特色服务

全面保障品质与安全,推动合规与创新,彰显品牌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健康、更安全、更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资讯
新零售总部如何评价一家食品供应商的优劣?

对新零售企业来说,食品供应商是影响消费者信任、店里利润和品牌口碑的关键。但好供应商没有单一标准:采购部盯着盈利和供货稳不稳,质量部守着安全底线,营运部直接听消费者怎么说,只有把这三个部门的需求合起来看,才能挑到真正合适的优质伙伴。我们从零售企业内部角度,跟大家拆解如何综合评价一家食品供应商

 

  一、采购部门:基于供应链韧性评估与盈利性分析的筛选策略


  采购作为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对接的首要环节,其评估体系需围绕供应链稳定性与商业价值创造展开。以下四项核心指标构成供应商综合评价的关键维度:

 

采购评估维度

解释

产能弹性

重点考量供应商的柔性生产能力。在节庆消费高峰期(如春节礼盒需求激增)或促销活动突发订单场景下,供应商需具备快速响应机制,完成增量订单交付。若供应商仅能维持常规订单履约,在需求波动期出现断货现象,将直接导致货架空置率上升,引发消费者流失与品牌信任度下降。

履约效能

履约能力通过量化指标进行客观评估:其一,交货准时;其二,补货响应速度。需警惕部分供应商采用低价策略掩盖履约缺陷,此类供应商常因延迟交付或补货迟缓,导致商超产生额外仓储管理成本,同时损害终端消费体验。

全链路成本

采购成本评估应建立TCO(总拥有成本)分析模型,综合考量产品单价、物流配送、售后处理等要素。例如,A的采购单价低,但要求采购方自提货物且不支持临期商品退换;B虽单价略高,却提供配送上门服务及临期商品置换,B具备更高的成本竞争力。

商业价值

供应商定价策略需保障商超食品的基础毛利率,并通过促销协同机制实现价值共赢。在节庆营销、主题促销等场景中,优质供应商通常能够提供折扣分摊、试吃物料支持等营销资源,有效降低商超促销成本,提升终端销售转化率与品牌竞争力。

 

  二、质量部门:严守食品安全与合规底线的评估准则


  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联消费者健康福祉,质量部门的准入标准是供应商遴选的核心依据。在审核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三项硬性指标:

 

质量评估维度

解释

合规性

许可证需与拟供应产品类别完全匹配;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必须涵盖食品生产或销售;生产操作人员需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同时需提供近三个月内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针对进口食品,还应额外提供海关报关单及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确保符合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要求。

体系与追溯

获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供应商,其生产管理流程规范性通常更具保障。此外,供应商需具备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能够完整提供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交付的全链条记录。以CTI华测检测的合作经验为例,具备完整追溯体系的供应商,其质量事故发生率较普通供应商更低。

检测结果

零售企业应建立常态化抽检制度,定期对到货产品进行抽样,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关键项目进行检测;另一方面,需核查供应商近六个月内的质量表现,包括历史检测不合格记录及客诉情况。

 

  三、营运部门:基于消费者反馈构建供应商口碑评估体系


  营运部门作为直面终端消费者的核心窗口,其收集的市场反馈数据对供应商产品的市场表现具有关键参考价值。评估工作主要聚焦于以下两个维度:

 

营运评估维度

解释

客诉

对涉及供应商产品的投诉进行分类统计与趋势分析,重点关注高频问题。若某供应商连续三个月超出约定的阈值,或同一质量问题反复出现,则需启动供应商质量预警机制,这表明其生产环节可能存在品控管理漏洞。

消费者反馈

积极的市场评价同样蕴含重要价值。通过导购人员的现场观察记录、会员系统的复购数据及用户调研等多渠道信息,深度挖掘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评价。例如,若出补货需求强烈等正向反馈,可作为供应商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商超据此优化采购策略,通过扩大采购规模、开展精准营销等举措,实现产品销量与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

 

  结语:协同评估机制,构建优质供应链生态


  食品供应商的综合评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突破单一职能视角的局限性。唯有通过跨部门协同评估机制,建立多维评价模型,方能筛选出具备持续稳定供货能力、严格质量管控体系及良好市场口碑的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专注于食品检测与合规服务的专业机构,CTI华测检测将持续深化技术服务能力,通过标准化评估体系建设、全流程质量管控方案设计等专业服务,助力新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食品行业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