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商品因易腐特性,对冷链物流的温度控制要求极高。商超在与供应商协同开展温度全程追溯时,需聚焦至重难点。以下是具体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温度数据究竟如何看?
1.连续性
生鲜冷链需实现“产地/工厂→仓储→运输→门店→消费者”的全程温度监控,重点需确保:
仓储环节:入库前预冷温度记录、存储期间温湿度波动记;
运输环节:冷藏车、保温箱的实时温度监测记录,需覆盖装车前预热、运输途中、卸货前的温度变化;
门店交接:验收时需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温度记录表》,查看与车载设备数据是否一致,评估是否出现过脱冷。
2.真实性
真实性的追溯在实操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依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信息:
设备校准记录: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的校准记录如缺失,可判断温度数据有失真风险;
数据加密情况:如温度数据未进行加密存储,没有防篡改机制,那么温度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存疑;
现场验证:对关键节点(如到货时)进行温度测量,判断温度记录是否有真实性问题。
二、实操难点
1.多环节数据整合难
生鲜冷链涉及供应商、仓库、物流商、商超等多方,各环节使用的温度监测设备可能因品牌或协议不同,导致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自动对接,需人工整理,效率低且易出错。
2.末端操作规范度不一
门店验收环节常因人员操作不规范(比如未及时扫码上传温度数据、未核对纸质单据与电子数据)导致追溯断层。当遇到客诉时,因无法追溯,被迫承担无端损失。
3.异常处理时效性不足
部分供应商、物流商对温度异常响应滞后,比如运输途中温度超标2小时后才通知商超,导致问题商品已流入门店甚至消费者手中,增加召回成本与品牌损失。
针对商超生鲜冷链温度追溯难点,华测聚焦技术指导、标准制定、第三方验证、培训赋能四大核心,为商超提供温度追溯解决方案:
标准定制:协助商超制定《生鲜冷链温度监测节点与标准手册》及配套文件;
数据验证:提供设备校准服务、关键节点温度抽检、多源数据逻辑核查;
流程优化:输出各环节验收操作手册和Checklist工具包;
培训赋能:提供温度记录规范及异常处置相关的实操培训。
生鲜冷链的温度全程追溯是保障生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CTI华测检测作为专业的技术服务机构,可帮助商超实现温度追溯的可查、可信、可控,为消费者守护“每一度的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