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和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国家及各省市地区按计划组织实施了监督抽检。截至2025年7月4日,通过搜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各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的保健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共检出22批次保健食品不合格。由于不合格数据分布平台广、信息来源繁多等情况,数据信息具有局限性,所以仅从现有数据对保健食品不合格信息进行分析,给予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相关数据参考。
01按不同功能类别分析
图1.不同功能类别保健食品的分析
备注:多种功能类别情况(存在重复统计),某牌益生菌粉功能类别为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
从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功能类别分析,如图1所示,22款不合格产品共有7种功能类别宣称,分别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辅助降血压、提高免疫力、减肥、缓解体力疲劳、改善记忆、调节肠道菌群。
不合格率较高的功能类别产品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主,占比60.87%(14款),其次是提高免疫力(4款,17.39%),辅助降血压、减肥、缓解体力疲劳、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记忆均只有1款不合格(4.35%)。在14款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类的保健食品中,有4款宣称补充单个维生素或单个矿物质、10款是补充两种或两种以上维生素和(或)矿物质的保健功能。
02按不合格项目分析
从保健食品抽检不合格项目分析,如图2所示,抽检不合格情况共有4种类别,分别是功效成分、理化、污染物、微生物。其中占比最高的不合格指标为功效成分指标,共计18项,占比66.67%,其次是理化指标(5项,18.52%),最少的是污染物指标(2项,7.41%)和微生物指标(2项,7.41%)。
图2.保健食品抽检不合格项目分析
备注:多项不合格情况(存在重复统计),例如某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有4项功效成分不合格。
(1)对不合格项目中功效指标分析
如表1所示,13款功效成分不合格产品的18项不合格项目中,占比最高为功效成分维生素或者矿物质不合格,其余为益生菌及其他活性成分不达标。
(2)对不合格项目中理化指标分析
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共5款,不合格理化项目多数为水分和过氧化值超标,崩解时限超标的不合格理化项目仅1款。
(3)对不合格项目中污染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分析
污染物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共2款,不合格污染物项目为铅含量超标、铬含量超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共2款,均为菌落总数超标。
03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不合格产品22批次,与2024年上半年的9批次相比有明显上升。保健食品不合格率较高的功能类别集中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类,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功效成分指标。下半年,保健食品抽检任务将持续有序推进,各生产企业应当严谨、细致地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以维护企业的优良形象和市场的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