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妆品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安全性已成为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在化妆品安全性评价领域,单次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作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推荐的人体安全性核心检测方法之一,在预测产品潜在致敏性和刺激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CTI华测检测化妆品功效实验室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期刊发表《4093例样品单次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结果回顾性研究》,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系统分析,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性参考依据。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截图
研究发现,单次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结果呈现潜在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测试产品的阴性率(80.29%)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这一现象可能与低温环境下皮肤屏障功能变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寒冷条件下皮肤神经酰胺分泌减少,经皮水分流失增加,导致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同时,低温还可能通过激活TRPV-1受体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降低皮肤的耐受性。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截图
在人群差异方面,研究数据显示非敏感性皮肤群体的阴性率(81.94%)高于敏感性皮肤群体(79.63%)。这一结果印证了敏感性皮肤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对化妆品成分产生反应的临床观察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数据差异看似不大,但考虑到测试样品多为宣称适用于敏感肌的产品,其本身就具有相对温和的配方设计,所以实际差异很可能被低估,这提示针对敏感肌产品的安全性评估需要更加审慎。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截图
化妆品的配方组成、产品剂型与其安全性直接相关。既往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报告的不良反应案例数受到产品使用人群数量、市场覆盖面以及数量的影响。研究中揭示了不同剂型产品在安全性表现上的显著差异,对产品类型内部的斑贴试验阴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尽可能减少上述影响评估该类别产品配方的安全性风险。其中,块状和粉状剂型表现出最高的安全性(阴性率>94%),而乳液和冻干剂型的阴性率相对较低(76.29%和75.86%)。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淋洗类产品,尤其是洗发水的阴性率最低(62.04%),这可能归因于其配方中表面活性剂含量较高。
来源:中国知网
除常规化妆品外,研究还纳入了湿巾、纸巾、假睫毛、双眼皮贴等与皮肤长期接触的非传统化妆品类产品。数据显示,这些产品同样可能引发皮肤不良反应,提示在日常消费品的安全性评估中也不应忽视皮肤接触风险。
作为中国检测认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CTI华测检测在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中认定检验能力项目包括:人体皮肤斑贴试验、人体试用试验安全性评价等。建立了完善的单次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检测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测试数据集,本研究基于4093例真实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仅为化妆品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监管部门完善安全性评价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CTI华测检测将继续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安全保驾护航,真正实现从科学研究到社会责任的完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