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生产穿刺器70万件/a、吻合器1.6万件/a。
建设项目在试运行期间对主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如通风管道进行定期维护,保证设备正常稳定运行;建设单位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建设项目在试运行期间,未发生急性职业性危害事故。
-
用人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地址
厦门市海沧区山边洪东路18号5#楼厂房1~3楼
联系人
林尾兰
-
服务机构信息
工作内容
时间
人员
陪同人
现场调查
2022年3月31日
钟婷玉、朱剑恩
林伟艺
采样/检测
2022年4月18~4月20日
郭秀、杨妙芬
林伟艺
项目负责人
郭秀
报告编写人员
钟婷玉、杨妙芬、朱剑恩
报告书审核人
杨万华
报告书签发人
曾荣花
-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检测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建设单位破碎工接触的其他粉尘;移印工接触的异佛尔酮、环己酮等浓度符合GBZ2.1-2019的要求;
建设单位模具工、包装工、注塑工、破碎工、超声波清洗工、组装工、废气处理巡检工接触的噪声强度、组装工接触的激光辐射检测结果符合GBZ2.2-
2007的要求;
建设单位超声波熔接工接触的脉冲噪声强度符合GBZ2.2-2007的要求。
评价结论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及第1号修改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国卫办职健发〔2021〕5号)进行行业划分,判定该项目所属行业属于第二十三大类C35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C35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经综合分析认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属于“严重”的行业。
建设项目针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工程防护设施、管理措施及个体防护等综合措施,保证各种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正常运行,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的要求;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强度基本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采取了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所提的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建设项目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
结论与建议
技术审查专家组
评审意见
1.《控评报告》中建设项目概况描述较清晰;
2.《控评报告》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
3.《控评报告》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
4.《控评报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5.《控评报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
6.《控评报告》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评价;
7.《控评报告》对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
8.《控评报告》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进行了分析、评价;
9.《控评报告》对正常生产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效果进行了预期分析;
10.《控评报告》中对策措施和建议基本合理、可行;
11.《控评报告》评价结论正确。
12.对《控评报告》的建议:
(1)完善原辅材料的调查和分析;
(2)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
(3)完善职业病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的内容。
-
现场技术服务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