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紧紧围绕“人员、农药、地块、水质、生产、服务、销售、监督”等8个方面,深化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稻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摸索出一套制度安排、运作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效益的新路子。主要做好“八个管好”:
一是管好人员。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县市,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去年开始认定了537名新型职业农民,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社保补贴。同时大力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成为生态农业、标准化农业、绿色农业的示范者、带头人。今年还将评选新型职业农民标兵,一次性奖励资金8万元,让他们安心从业、规范从业。
二是管好农药。实施农药价格补贴(综合价格补贴差率46%),通过落实支农惠农举措来引导使用农药。为所有种植户办理一张农资购买卡,凭卡购买,到农资销售店或凭农资购买卡可以实现农资销售购买的全程追溯。推行“一张方子、一个漏斗”模式,即由市农委统一开展病虫草害监测并指导实施防治,由供销总社农资部门统一配送农药,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93%以上,农药统供率达97%。运用大数据概念,将种植户的品种数据、规模数据、植保数据和农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吻合度差异性大的实行提醒,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三是管好地块。重点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两年来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69%。围绕“四个十万亩”之“十万亩优质水稻”保护发展,整个创建区域内基本达到了农田林网化和旱涝保收田标准,全市稻麦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四是管好水质。实施氮磷生态拦截工程,确保农田尾水氮磷达标排放,减少水体有机物污染。积极探索建设农业用水内循环体系,建立水环境监测点,进行生态湿地净化,实现“灌溉-排水-湿地协同运行”的节水控污技术模式。
五是管好生产。全面推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在完善市、镇、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基础上,基地单元配备负责人、综合管理员、技术指导员及质量监督员等,全面落实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管理。
六是管好服务。按照“积极扶持、市场运作、自愿有偿、稳妥发展”的原则,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了高效服务缓解劳动力不足、专业服务提高防治效果、规模服务节省防治成本“三优化”。
七是管好销售。推行以“绿色食品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原料基地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优化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长效机制。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全程质量控制,以合同签订、产品收购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基地+企业+农户”的模式,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
八是管好监督。构建了以农产品生产主体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和农资经营者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标准与推广制度等等为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十有”标准化镇级监管站(有领导小组、有监管人员、有监管场所、有监管经费、有监管制度、有监管任务、有监管责任、有监管设施、有监管网格、有监管台帐),形成投入制度化、常态化,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能职责。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证照不全或违规经营国家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重点检查,各区镇组织对基地单元和农户的检查不少于3次,为绿色食品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发布单位:昆山市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