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行业
热点聚焦
天津检验检疫销毁96盒不合格进口巧克力
要闻回顾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一些包装精美、价格不菲的名牌进口食品很受消费者青睐。但名牌并不意味着安全可靠,天津检验检疫日前截获了一批不合格的歌帝梵牌进口巧克力,并依法进行了监督销毁。该批巧克力(礼盒包装)来自美国,共96盒,重11.8千克,货值719美元,不合格原因为配料中违法添加了山梨酸钾。消费者和进口商选购进口食品不能盲目迷信名牌,还应注意审核其配料中是否有违法添加成分,或要求商家出示该批产品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行核对。
知识点
山梨酸钾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业,我国对山梨酸(钾)的使用范围和限量都有明确的要求,根据《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山梨酸及其钾盐不能用于巧克力及其制品中。由于不同国家的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存在差异,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也不一致,国外可以正常生产销售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在国内也能“通吃”,首先应符合我国相关法规标准。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j/content/2018-03/08/content_5520206.htm
热点聚焦
食药监今年将重点抽检20家糖果制品生产企业
要闻回顾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2018年重点抽检食品生产企业名单。其中糖果生产企业有20家,分别为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奉贤分公司、上海百诺食品有限公司、不凡帝范梅勒糖果(中国)有限公司、不凡帝范梅勒糖果(深圳)有限公司、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乐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康贝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吉百利糖果(广州)有限公司、天津雀巢有限公司、悠哈味觉糖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河北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河北马大姐食品有限公司、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金冠(中国)食品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http://news.hexun.com/2018-02-27/192515874.html
CTI小贴士
挑选糖果的注意事项
1、查看外包装产品标签是否完整清晰。外包装应标有品名、厂名、厂址、配料表、净含量、执行标准代号、保质期等;字迹模糊不清,标注内容不全,未标注生产日期的产品,尽量不要购买。
2、观察糖果的色泽是否正常、均匀,是否有其他异味和肉眼可见的杂质;糖果的外型应端正,无明显变形。
3、选购近期生产、包装完整的产品。特别是一些含乳制品的糖果,超过保质期,容易发生变质,外观上会发黄,口感上会有异味;另外包装破损,产品会受到污染。
乳制品行业
热点聚焦
生乳新国标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鲜奶分级标准将出台
要闻回顾
我国对于生乳的新国标的第一次讨论稿已经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新国标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实施生乳分级标准,即对原奶中的优质奶源与一般奶源区分开来,最终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的奶产品,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也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改变目前“好奶卖不出好价”的状况,尤其是改变当前越是规范化大型牧场反而因为管理成本偏高而亏损的状况。此外,此举也能引导牛奶加工企业积极自建优质奶源基地,形成整个乳业链条的良性发展。
不同运营模式的牛场所供应的奶源品质存在着很大差异,而目前我国执行的生乳标准是2010年制定的,由于是通用标准,因此在指标上必须要考虑到我国生乳的普遍水平。这就使得优质奶也无法体现出优质优价,多数乳企都是对各种奶源混合使用,各档次奶源的产品在终端市场上都卖一样的价格,导致加工企业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寻求优质奶源,而规范化运作的牧场也没有因为更先进的运营管理而多受益。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国鲜奶提升品质。
实施生乳分级标准优点是引导加工企业把优质奶源与一般奶源在加工产品时区分开来。加工企业可以将不同等级的奶源加工成不同奶产品,最终在产品包装上明示原奶等级并在市场价格上有所区分,让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按需选择。
通过对生乳分级,也有利于国内乳加工企业积极建立自有的规范化奶源基地,形成“奶源+加工”的稳固模式,避免加工企业在市场规模做大后到处找奶,从而出现的安全隐患。
信息来源:http://epaper.ynet.com/html/2018-03/07/content_280625.htm?div=-1
CTI小贴士
正确饮用牛奶小技巧
1. 煮牛奶时不要加糖,须待煮熟离火后再加;加热时不要煮沸,也不要久煮,否则会破坏营养素,影响人体吸收。科学的方法是用旺火煮奶,奶将要开时马上离火,然后再加热,如此反复3~4次,既能保持牛奶的养分,又能有效地杀死奶中的细菌。
2. 忌用牛奶服药,牛奶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建议在服药前后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3. 袋装牛奶不宜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加热,可能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而且在高温下,塑料袋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易分解迁移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食用菌行业
热点聚焦
江西严防毒蘑菇中毒风险 每年3月起开展百日宣传
要闻回顾
近日,江西省食安办、省食药监局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珍爱生命 拒绝毒蘑菇”百日宣传大行动的通知》,针对开春后蘑菇大量生长,而群众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江西决定自今年起每年3月份开始,在全省范围开展“珍爱生命 拒绝毒蘑菇”百日宣传大行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调研摸清野生毒蘑菇的生长分布和群众采摘习惯等有关情况,做到“三个讲清”,即:讲清毒蘑菇的严重危害,讲清毒蘑菇防控的基本知识,讲清毒蘑菇中毒后的急救手段。尤其是县(市、区)、乡村和曾经发生过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地方,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基层卫生救治人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此外,江西还将加大“拒绝毒蘑菇”公益广告宣传,公益广告或宣传海报覆盖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宣传栏,宣传到户、到人。深入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普及毒蘑菇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群众拒绝采食野生蘑菇。在田间、水边、山头、水库等野生毒蘑菇重点生长地带和中毒事故高发区域,以醒目的标识或简易人物造型,建造“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警示带,警醒人们远离毒蘑菇。
知识点
每年4月至6月是蘑菇中毒高发季节,毒蘑菇中毒的原因是其含有毒素,而毒素导致的中毒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除了恶心、呕吐、流涎、腹泻等肠胃病变外,还可能导致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病变,严重者可死亡。因毒蘑菇的种类及其所含毒素不同出现的中毒症状也表现各异,潜伏期长短也不同,目前也尚无特效疗法。
信息来源:http://epaper.jxnews.com.cn/szpt/2018/03/03-09/jn/4.jpg
CTI小贴士
谨慎食用野生蘑菇
食用菌,坊间俗称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食用佳品。不少地区的民众都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但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经常会因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国家卫计委每年均会收到各省市食物中毒类报告,据统计,2015年共有28个省市报告食物中毒169起,中毒5926人,死亡121人;其中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全年食物中毒事件总报告起数和总死亡人数的40.2%和73.6%。
野生蘑菇中有毒品种不在少数且毒性成分复杂,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鉴别野生蘑菇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勿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谨慎购买市场上售卖的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并尽可能携带剩余蘑菇、尽快就医。
此外,建议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工经营野生蘑菇时,注意识别控制蘑菇来源,以防混入有毒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