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服务

作为中国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先者,CTI华测检测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检验、测试、校准、认证及技术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服务能力已全面覆盖到纺织服装及鞋包、婴童玩具及家居生活、电子电器、医学健康、食品及农产品……等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

特色服务

全面保障品质与安全,推动合规与创新,彰显品牌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健康、更安全、更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资讯

打工人的胃,撑起了「临期食品」的百亿市场

发布时间:2020-12-11 浏览次数:704
 

休闲食品行业

【热点聚焦】打工人的胃,撑起了「临期食品」的百亿市场

[要闻回顾]我国零食市场规模巨大,每年因流通效率就能导致食品损耗达到千亿元。所谓临期食品,是指保质期临近到期的食品,而不是马上就要到期。比如保质期18个月的糖果、饼干等,保质期前40天左右为临界期;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下的方便面、牛奶等,在保质期前20天为食品临界期。

        商超、便利店退回货品时,大部分的供应商需要退回等额货款。在临期食品市场拓展之前,供货商挽回这部分损失的方式,是将退回来的货出给对保质期临界要求更低的普通小店,不过这也仅限于仍有一段期限才到期的食品,其余则只能在到期后销毁。粗略估算,如果按照5%的沉淀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超过八百亿。按照规定,食品一旦超出保质期,就不能售卖给消费者。这也就导致了临期食品行业抗风险能力弱,很难应对疫情这样的风险。同时如果进货策略失误食品滞销,也只能由商家自己承担损失。在“期限”的压力下,临期食品中是否存在修改生产日期的情况,消费者一直存疑。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0rPftgWzS0nQx6rtL_rLA)


【热点聚焦】52起举报“过期食品”的背后:举报人是“职业索赔人”

[要闻回顾]近日,记者从小汤山市场监督管理所获悉,“市民热线”频繁接到电话举报,称在小汤山镇辖区内购买到过期食品。据了解,今年6月以来,相似的案件在小汤山地区已发生了52起,但当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并未发现有销售过期食品,反馈相应结果给举报人后,他们不但没有疑义,反而对结果表示满意。原来这些“求助”电话均来自一伙“职业索赔人”,在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到达之前,提前将消息透露给商家,让商家把过期食品收好。待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离开后,这些“职业索赔人”便会向商家索取几千元的“经济补偿”,如果商家不给,他们便拿出自己手中的证据来恐吓对方。

        据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职业索赔人”在拨打热线举报之前,会到乡村小卖部等比较偏僻的商户,查看店内是否有销售过期产品,然后再通过手机拍摄视频的形式进行取证。另外,也有“索赔人”自带过期食品进店的敲诈现象。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约谈了多次举报售卖“过期食品”的梁某。早就进场的小汤山派出所民警,适时对其实施抓捕,他的同伙魏某、杨某也被在外布控的民警一同抓获。同时,查获其车内大量自备“过期食品”。另外,市场监管所与派出所通力配合,已于日前成功拘留以购买假酒名义实施敲诈勒索的另三名“职业索赔人”。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3BNnJCsJ32zxCUTgcylQ)


【知识点】

“保质期”的“质”,并不一定是安全指标,保质期并非“安全”与“有害”的分界线,食品保质期是由厂家自己定的,保质期相当于一个“免责条款”,保护的其实是厂商,“保质”的前提是需要遵循厂家的保存要求。对于厂家来说,保质期并不是越长越好。保质期过长,一方面可能带给消费者“不新鲜”“滥用防腐剂”等暗示,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产销循环的不确定性。


CTI小贴士】你想知道的关于保质期的答案都在这儿

 “保质期”是指在规定期限内,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是厂家的一个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会保证。如果出了问题,厂家需要负责。而过了保质期,并不意味着就坏了,只是厂家不再担保——这跟买个电器,保质期可能是一年,并不意味着一年之后就坏了是一样的。差别在于,食品是一次性消费品,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质期内吃掉它,从而避免过期后“万一变坏了”的风险。       

   每一种食物都有多种属性,比如外观、颜色、口感、味道、安全性等等。当我们说一种食品“合格”的时候,指的是它在各方面都符合我们的要求。或者说,各方面都符合食品生产者对消费者的承诺。其中,哪个指标最容易变得不合格,那么“保质期”就是保的哪个指标。比如热灌装的酸性食品、水活度很低的食品、罐装食品、无菌包装的食品、冷冻食品等等,这些食品中细菌和霉菌无法生长,所保的“质”就是风味和口感。而那些生鲜的食材,以及没有完全杀菌的食品,如果没有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措施(比如冷冻、真空、防腐剂等),“变质”的原因就往往是细菌生长。在超市里,放在冷藏柜里卖的食物基本上就是这一类。

保质期的设定,一般是按照行业一般要求,或者跟经销商确定一个需要的保质期,然后研发人员通过改进配方、生产工艺等来设计产品。通常是把产品在设定的保存条件下保存(有时候也通过某种“加速变质”的保存条件来推算),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测定各个关键的指标,看是否还在设定的标准范围内。如果在确定的保质期内,各个指标都可以接受,就用这个保质期;如果有某个指标变得不能接受,就继续改进配方或者生产工艺,直到保质期内各个指标都符合要求。

食品能够保存多长时间,跟食品的种类和配方有关,还跟生产工艺密切相关。同一种食品,技术好、生产规范的厂家可以实现更长的保质期。如果对同一类食品由监管部门设定同样的保质期,其实并不合理——在国家许可的保质期内,生产控制不好的食品同样可能变坏。这样,一个符合国家“保质期标准”的食品,完全可能是变质的。而对于那些下功夫改进生产工艺以延长保质期的厂家,国家标准反倒起到了打击积极性的作用。




冷冻食品行业


【热点聚焦】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市场监管总局最新通知来了!

[要闻回顾]为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防控措施,严防新冠肺炎疫情输入风险,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海关总署制定了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措施。通知要求,建立和完善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和企业级平台组成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以畜禽肉、水产品等为重点,实现重点冷链食品从海关进口查验到贮存分销、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完善人物同查、人物共防措施,建立问题产品的快速精准反应机制,严格管控疫情风险,维护公众身体健康。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SzAGSv8xEyzctY-fWTbBAQ)

【热点聚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全面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建设

[要闻回顾]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输入风险“物防”措施。会议指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随着国际人员和货物往来增多,通过进口冷链环节输入疫情的风险持续加大。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要求,服务大局、攻坚克难,建成并上线运行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以“异构识别”等技术创新,突破追溯管理中面临的“信息孤岛”难题,实现跨区域数据互通互认。接入全国平台试运行的9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在线上排查、精准管控、现场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物防”成效显现。

        会议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对食品进口商、生产经营企业、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生鲜电商、餐饮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企业自建冷库、第三方冷库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备案。要强化常态监管和应急处置,严字当头,严格进口冷链食品从口岸到境内生产、流通、销售全程防控,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销售。加大对来源不明、相关票据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查处打击力度,指导生产经营者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最大限度阻击疫情风险的传播。在接到相关机构新冠病毒检测阳性通报后,要第一时间督促指导经营者对同批次产品下架停售、专区封存,并查清涉疫食品来源、去向、库存及相关数量,严格按规定处置。各地要按照当地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积极开展预防性消毒,严格做好人员防护等工作。此外,会议还对统筹做好岁末年终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进行了部署。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1PPokp3vsHE4agg0d7ohQ)

知识点

目前,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近日建成并上线运行,这对于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的追踪,让相关产品从口岸到餐桌实现全程可追溯具有重要意义。顾客可通过扫描商品二维码,看到产品在口岸、运输、冷库等环节的信息和检测数据结果;平台还可通过商超记录购买者联系方式,一旦出现核酸阳性情况,当地就可以精准、快速采取行动。目前已接入全国平台试运行的9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CTI小贴士冷链食品企业疫情防控要点分享

对于冷链相关的食品企业而言,如何做好防控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各冷链食品防疫指南、方案、专家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预防管控方面,要提高疫情防控意识,注重消毒管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应做全方位管理,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及时进行消毒作业。以预防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线,突出装卸、运输等重点环节防控,注重加强冷链食品包装的消毒。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对于相关的储存、转运等环节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加强原料验收,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原料的验收。直接进口原料应持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对国内购买的进口冷链食品原料应持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冷链食品进入生产车间前应对食品外包装实施消毒处理,进口食品原料应专区存放、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每一批货物可追溯。

做好车间通风换气,密闭厂房应做好通风系统的定期消毒、清洗;加强员工卫生管理、保持员工距离,减少人员聚集;做好设备、器具及操作台等物体表面消毒,对容易藏污纳垢的地面、墙壁、下水道等重点场所进行清洗消毒;对存在冷链存储、生产的加工环节要加大消毒防疫及卫生检查力度;同时应避免过度消杀,防止对食品产生二次污染。从事冷链物流企业需做好货物转运存放区域、运输工具、货物外包装、其他区域及相关用品用具等的日常消毒,建立核酸检测阳性产品的应急预案,定制冷链运输设备。可疑污染的冷链食品进入生产车间解封时,要按生产工艺要求,增加解冻环节的消毒液浓度,外包装按照医疗废物消毒处理,同时严格落实人员防护措施。除此之外,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针对以上管理措施建立自查机制,确定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频率、负责人、如何评价合规,如是否建立疫情防控相关制度、人员核酸检测及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定期开展食品及内外包装核酸检测、是否开展环境核酸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后续跟踪等。



酒类行业

【热点聚焦】“古井镇”傍“古井贡”,混淆行为需担责

[要闻回顾]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傍“古井贡”品牌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2018年12月25日,芜湖市弋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翁某销售的12瓶标识为“古井镇八年原浆”的白酒进行检查,发现上述白酒与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古井贡酒年份原浆8年”外包装及名称类似,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涉案白酒、罚款240元。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为维护自身权益,诉至法院要求翁某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84000元。                                                         

 (信息来源:http://news.foodmate.net/2020/12/579076.html

【热点聚焦】山东查获一起生产标签含有虚假内容的食品案

[要闻回顾] 2020813日,潍坊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山东欧克斯饮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经查实,该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情况下,生产标签标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编号及企业标准等虚假内容的配制酒产品。该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对该公司作出以下行政处罚决定:1.没收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生产的涉案产品129336瓶(其中36瓶已检验);2.罚款390168元。

(信息来源:http://news.foodmate.net/2020/12/579004.html

知识点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和准确性。其内容应当与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情况相一致,其描述应当科学、客观。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不应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CTI小贴士食品标签必须标明的事项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预包装食品应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上标有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等相关信息,生产经营者应当对这些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这些内容准确无误。